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的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然而,甲胎蛋白(AFP)的数值并不是确诊肝癌的唯一标准。一般来说,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但是,大约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值正常,也就是通常说的“低浓度AFP肝癌”。
因此,对于AFP阳性但低于上述诊断值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超声、CT、磁共振等。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肿瘤,并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等信息。如果高度怀疑是肝癌,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肝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AFP)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生殖细胞瘤、肝炎、肝硬化等。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总而言之,甲胎蛋白(AFP)的数值可以作为肝癌的筛查指标之一,但不能作为确诊肝癌的唯一依据。对于疑似肝癌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肝癌的甲胎蛋白有多高》的全部回答内容,仅代表网络医生发布者个人观点,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自身情况,请您咨询医生的建议,并结合改变生活习惯来综合治疗。肺转移癌是什么意思
肺转移癌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通过血液或淋巴管道转移到肺部,并在肺部形成继发灶的现象。肺转移癌通常是由其他器官的原发癌转移到肺部的。当初次发现肺外的肿瘤时,通常会接受治疗,但有时肿瘤细胞会从原发灶脱落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管道转移到肺部,形成肺转移癌。导致肺转移癌的原发灶通常包括乳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肺转移癌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和体重下降等。肺转移癌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认。治疗肺转移癌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